首页 电商资讯文章正文

【霍乱民间叫什么】,霍乱的名称由来

电商资讯 2025年08月08日 01:24 1 多多

本文目录一览:

二号病是什么病?

〖壹〗 、二号病 ,俗称为“天花” ,是一种历史上曾造成巨大灾难的烈性传染病 。 天花病毒的平均潜伏期约为12天,感染者在初期可能出现高烧、疲劳、头痛和背痛等症状 。 感染后2-3天,脸部 、手臂和腿部常会出现典型的天花红疹 ,伴有淡红色的块状区域。

〖贰〗、二号病是指霍乱病。霍乱病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,具有发病急、传播快 、波及面广的特点 。其主要症状包括剧烈腹泻、呕吐,以及由此引起的脱水、肌肉痉挛等 ,严重者还会导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。霍乱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,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。因此,预防和控制霍乱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。

〖叁〗 、霍乱 ,也被称为二号病,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。1883年,埃及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疾病流行 ,患者出现剧烈的呕吐和腹泻,迅速陷入休克或死亡。这场疾病迅速传播,威胁着众多生命 ,引发了全国的恐慌和混乱 。

霍乱面容名词解释

霍乱病人由于大量泻吐 ,导致严重脱水,患者出现口唇干皱、发绀、眼窝下陷,鼻尖高颊深凹 ,颧弓突出,即是医学上常说的“霍乱面貌 ”。患霍乱后出现肌肉痉挛,是由于病人大量泻吐导致钠 、钙 、钾等电解质过度损失所致。常为腹直肌和腓肠肌痉挛 ,民间有“绞肠痧 ”和“吊脚痧”之称 。

皮肤干而皱缩,失去弹性,声音嘶哑。 四肢冰凉 ,体温下降,血压降低。 心脏脉搏减弱,若得不到及时救治 ,危及生命 。

儿童80~100mL/kg体重;重度脱水则出现皮肤干皱,没有弹性,声音嘶哑 ,并可见眼眶下陷、两颊深凹、神志淡漠或不清的“霍乱面容” 。出现循环衰竭和酸中毒者 ,若不积极抢救,可危及生命。重度脱水患者约脱水4000ml,儿童100~120mL/kg体重。

轻度脱水表现为皮肤干燥和口舌干燥 ,眼窝稍陷,神志无改变 。重度脱水则可见“霍乱面容 ”,眼眶下陷 ,两颊深凹,口唇干燥,神志淡漠甚至不清。皮肤皱缩湿冷 ,弹性消失;手指干瘪似“洗衣工”手,腹部凹陷如舟。严重时,体内钠盐丢失和碱储备下降可引起肌肉痛性痉挛 ,尤其是腓肠肌和腹直肌 。

重度脱水则出现“霍乱面容”,眼眶下陷,两颊凹陷 ,口唇干燥 ,神志淡漠甚至不清。皮肤皱缩湿冷,弹性消失,手指干瘪如洗衣妇 ,腹部凹陷如舟。当大量钠盐丢失,碱储备下降时,可引发肌肉痛性痉挛 ,尤其是腓肠肌和腹直肌 。钾盐大量丧失可能导致肌张力减低,反射消失,腹胀 ,心律不齐等。

霍乱多发于什么季节

〖壹〗 、霍乱多发于什么季节 霍乱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,高峰期在7-8月间。霍乱是国际检疫的传染病,在我国也是甲类传染病 。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重症肠道传染病。霍乱患者和携带者是霍乱的主要传染源。患者和携带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污染水或食物会导致霍乱爆发 。常见的来源是受污染的水、海鲜、水果 、蔬菜和谷物 。

〖贰〗、霍乱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,高峰期在78月间。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重症肠道传染病,具有以下特点:传染性强:霍乱患者和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,他们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污染水或食物后 ,易导致霍乱爆发。传播途径多样: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受污染的水、海鲜 、水果、蔬菜和谷物等 。

〖叁〗、霍乱的多发季节是公众健康关注的重要问题。在中国 ,霍乱主要在夏秋两季发生,其中7月至8月达到高峰。这一时段的高温潮湿为霍乱弧菌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。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疾病,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。他们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如果污染了水源或食物 ,就可能导致霍乱的爆发。

霍乱与瘟疫有什么区别

霍乱与瘟疫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。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传染病,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。它的传染性非常强,被称为“二号病 ”。而瘟疫是民间对传染病的一种统称 ,并非医学专业术语,也不特指某种具体的疾病 。瘟疫的概念包括了霍乱在内的多种传染病。

在陈忠实的《白鹿原》中,提到的那场瘟疫并非霍乱 ,而是一种虚构的疾病。书中瘟疫的描述与现实中的霍乱有相似之处,如剧烈腹泻和脱水等症状,但这只是文学创作的需要 ,并非真实的霍乱疫情 。霍乱,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,多次在人类历史中引发大规模疫情 。

由此可见 ,瘟疫算得上是人类自出现至今遇到过的一大劲敌了。不过你知道吗?其实瘟疫并非只有一种 ,它是符合上述概念的各种传染病的一种统称罢了。若要细分一下的话,我们完全能以不同名称来给不同种的传染病命名 。比如下面这些传染病,就都曾横行过一时 ,且给人类造成了莫大的伤亡。

标签: 霍乱民间叫什么

聚名多多号 备案号:鲁ICP备2021013407号-41